2012-03-15
破解危机需要有新的发展方式、找到新的发展路径。作为这个时代新的“蒸汽机”,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应用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经路径”。
“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经路径,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走出来,要通过一条清晰的路径。”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2011中国IT两会上主题演讲中关于信息化的观点和未来发展的意见。
信息化已成必经路径
在2011中国IT两会召开的同期,“德班气候大会”也正在南非举行,能源、资源、气候、环境的刚性约束已经影响到了世界、经济和社会的正常发展。金融危机引发的多个国家的社会动荡也让这个世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
要破解危机就要有新的发展方式。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未来五年的目标和方向,无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还是社会转型,都需要信息技术支撑和推动,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应用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原发性因素。
在2011中国IT两会上,来自工业、城市管理、新闻出版行业的多位主管领导和信息化专家与信息产业界的企业领袖共同探讨了未来信息化在社会和经济发展各领域的发展路径。
两化深度融合
信息化最大的价值体现是提高工业领域的生产力,因此工业领域的信息化起步早而且应用成熟,作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两化融合与信息化推进专委会的副主任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是一位有着丰富工业信息化实战经验的专家,在IT两会期间,他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如何通过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来增加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杨海成认为,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变革、创新和改造我们的传统工业,形成在新型工业模式下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催生新的工业模式,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建立现代产业结构,进而提高工业能力和工业素质。
《计算机世界》报在过去一年,深入调查采访了陕西鼓风机、大连华录、成飞、361度、中联重科、太重等20多家制造企业,也感受到了信息化在这些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中联重科CIO王玉坤介绍说,中联重科在技术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同时,实现了服务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创新服务,建立了物联网应用平台,基本实现了对社会工况监控和管理,而且可以面向终端客户开放这套系统。由此带来的企业设备和服务模式的新形态让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大大提升。
公共服务转型
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的改变是社会转型的基础,而信息化是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改变的基础和动因。无论是数字城市、无线城市还是智慧城市的建设,都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城市管理、提升城市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加和谐、有序和高效,让人民生活更加便捷轻松。
上海、宁波、南京等智慧城市的先行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地处西部的四川省也在积极进行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办李建疆认为,随着城市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发展将面临交通、食品、医疗、环境、教育、就业、安全等管理问题,而智慧城市将成为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解决城市困局的必由之路。
四川省的智慧城市建设以新一代宽带互联网为核心,加强综合信息建设。从4月开始,四川省与中国移动合作,投入100亿元建设无线城市群相关的基础网络、信息内容应用和门户平台,2015年将建设覆盖四川的无线城市网络;10月12日,四川省政府又与中国电信签署了“十二五”信息合作框架协议,正式拉开了四川省智慧城市建设的序幕。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代表大会六中全会已经确立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方针。而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同样是一个将文化、创意和科技融合创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信息化和信息技术被寄予厚望。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出版行业也已经开始了信息化的相关规划和部署,在中国IT两会的主题演讲中,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副主任刘成勇表示:“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推动新闻出版行业转型升级将被纳入新闻出版行业的‘十二五’规划中。”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新闻出版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信息化在带动新闻出版行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将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国家正在推动文化共享工程中的农村书屋活动,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可以真正解决农村人口阅读的图书种类不足、主流人群覆盖不够等问题,让广大农民方便地读书。”刘成勇介绍。
区域成信息化新动力
在产业转型中,地方政府正在成为最活跃的群体,抓住信息产业就能抓住经济转型的核心,已经成为各地的共识。作为各区域省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产业是实现科技创新的战略“高地”——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将云计算或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大批高新技术园区的兴起,云计算、物联网基地的建立,为产业整体布局和集群式发展提供了政策和环境支撑。
成都市市长葛红林在IT两会致辞中表示,成都注重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集成电子、光电显示、电子终端制造、软件及服务等产业发展优势,政府将尽最大的努力,为本地和外来的IT企业提供一视同仁的优质服务和创业扶持,为企业和人才消除后顾之忧。
据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国斌介绍,四川“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已经明确提出,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规划以成都、绵阳为核心区域,辐射带动绵阳、德阳、广元、乐山、遂宁、内江等市,大力发展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推进高性能集成电路、平板显示、高端软件等行业的发展,坚持自主创新和承接产业转移双能驱动,建设国家新一代重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3000亿元以上,增加值1000亿元以上,产业规模在中西部保持第一。
企业转型成功路径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产业转型的基础,此次IT两会上,来自微软、方正国际、浪潮、曙光、创图科技和华夏幸福基业的企业领袖和专家也分享了各自企业的转型思维和成功经验。
坚持创新是IT企业成功的基因,微软在过去30年引领了软件业甚至IT业的发展,在此期间,“创新”这两个字自始至终没有改变过。“面对转型升级,无论是大企业、中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都要保持创新,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曾良说。
对核心业务的聚焦、对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也是众多IT企业生存发展之道。据方正国际总裁管祥红介绍,方正国际之前关注18个行业,经过一年多的整合之后,大胆决策对13个行业进行了调整,现在只聚焦5个行业:金融、智能交通、医疗卫生、公安、传统的媒体。方正国际希望通过聚焦的方式把人才聚焦到优势领域里面,更好地服务行业。“这就是我们对‘十二五’自身转型升级的看法。”管祥红说。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袁谊生认为,IT产业正在从制造型低产业附加值阶段转向高产业附加值阶段,需要有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浪潮在高端服务器等基础设施上,具备了自主创新能力和高产业附加值,也逐渐从产品化向服务化转型,开始提供专业的IT服务业务,在云计算时代,浪潮希望做出自己的特色,利用自主创新能力、利用软硬件综合实力为产业和客户提供服务。
“作为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领军企业,在云计算时代,曙光仍然选择了专注。”曙光公司副总裁王成江介绍,曙光很早就开始关注云计算。“曙光愿与国产软件厂商从最基础的部件共享我们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我们只会专注做云,致力于基于云计算的云架构和云管理平台的建设,不会做端。”王成江坚定地说。
以网上世博会一举成名的创图科技是一家中小企业,董事长李欣将创图科技的成功之道总结为四句话——第一,中小企业必须敢于冒险,冒险和创新并举,只有冒险才能创新;第二,中小企业要开阔眼界,学习迎合产业潮流,才能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第三,中小企业要学会整合资源。第四,中小企业要勇于坚持。
华夏幸福基业从事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服务,作为产业链重要一环,产业园区已经成为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华夏幸福基业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军认为,通过合理规划和完善的服务,企业可以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快速入驻园区,完成产业聚集,由园区提供全产业链服务,而企业需要做自己最擅长、最核心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