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汇讯双周刊 > 第7期 > 做不可替代员工——职场人必知

做不可替代员工——职场人必知

2011-05-20

  老板眼里你最"红"(1)

  不可替代的员工,应该也是老板眼里的"红人"。有的人认为凭自己的能力,就能成为"红人",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首要的一点,你应厘清自己与老板的关系,知道老板是什么样的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可以经常纠正老板的错误,但不要企图证明自己比他更优秀。你就是再优秀,也只是老板的员工,他的"身价"一定比你高。而且,只要你在他的公司一天,他就能决定你身价的高低,乃至决定你的去留——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如果不清楚这些事实,你恐怕很难在公司立足,更甭说成为老板眼前的"红人"了。

  有一个很流行的故事,说一个人到花鸟市场去买鹦鹉,见一只鹦鹉的标签上写着:这只鹦鹉会两种语言,售价300元,另一只鹦鹉则标着:这只鹦鹉会四种语言,售价600元。这两只鹦鹉都是毛色光鲜,样子可爱。到底该买哪只呢?这个人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他突然发现,不远处还有一只鹦鹉。那是一只很老的鹦鹉,毛色暗淡,精神不振,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这只鹦鹉的标签上竟标着1200元。于是,他就问店主:"难道这只鹦鹉会说八种语言?"店主说不是,它只会说一种语言。这人就有些纳闷了:"它又老又丑又没技术,怎么值那么多钱呢?"店主答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另外两只鹦鹉都管它叫'老板'。"

  细细咀嚼这则寓言,我们就会发现,它其实是用了一种无厘头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叫老板?

  也许你觉得自己的老板就像故事里的老鹦鹉,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特殊能耐。但别忘了,你所赖以生存的企业,是他当年用智慧和汗水创建的。仅就这一点而言,他就已经证明了自己。而你对他的不同看法,往往是因为你们干着不同的工作,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而已。

  几乎每一个成功的老板,手下多少都有一些"红人"。"红人"的标准,你可以举出几十条乃至上百条,但有一条必不可少:老板眼里的红人,必须是他的一位得力干将,能为他的公司持久创造效益。天下没有白给的薪水,每一位老板都希望自己的每一分钱都能产生效益。

  著名网上拍卖公司eBay公司的CEO梅格o惠特曼,是全球第二大最有影响力的女性经理人,仅次于原惠普总裁卡莉o菲奥莉娜。与菲奥莉娜不同的是,惠特曼没有商业领袖明星的派头,她衣着朴素,是一位严肃、务实、低调的人。1998年,应eBay公司创始人皮埃尔之邀,惠特曼加盟eBay。那时的eBay只是一个30多名员工的网络公司。在惠特曼的带领下,短短5年时间,eBay就变成世界上最成功的网络公司之一。在皮埃尔面前,惠特曼是不是很"红"呢?

  正如钢铁大王卡内基所说:"一个不能给他人带来财富的人,自己也无法获得财富。你必须持续地为他人创造价值。"

  下面这个人的例子,能让你更好地理解这句话。

  职场经典:李嘉诚的"红人

  无论是在媒体的镜头中,还是在集团的内部会议中,华人首富李嘉诚总是会与一位头发花白的中年人比邻而坐,两人在一起或窃窃私语,或谈笑风生。集团的很多重大决策,往往就在类似这样的场景下做出。

  老板眼里你最"红"(2)

  那个中年人不是别人,正是李嘉诚的得力干将、和记黄埔的总经理霍建宁。

  李嘉诚麾下的"长和系"(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是香港最大的商业集团之一,而且一向以盛产"打工皇帝"著称,霍建宁堪称其中翘楚。据《香港文汇报》报道,2007年度,"长和系"在楼盘、港口、电讯及股票投资等各个产业的业务均十分出色,作为"长和系"主席的李嘉诚给员工的待遇亦不薄。薪金最高的霍建宁,将1.48亿港元装入了自己的腰包。按照香港一年约240个工作日计算,霍建宁平均每个工作日挣62万港元。用"日进斗金"来形容霍建宁,毫不过分。从整个香港来说,霍建宁仅次于惠理集团主席谢清海,居2007年度香港上市公司"十大打工皇帝"的次席。在此之前,霍建宁曾连续六年蝉联香港"打工皇帝"的冠军,连李嘉诚的长子、号称"小超人"的李泽钜也难以望其项背。霍建宁的名字还不断出现在世界著名财经杂志上,并一度成为《福布斯》评选的非美国企业全球最高薪行政总裁的第一人。

  霍建宁在李嘉诚眼里为什么就那么"红"?李嘉诚为什么每年都给他天文数字般的年薪呢?唯一的答案就是,霍建宁为李嘉诚的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李嘉诚、对"长和系"来说,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1979年,霍建宁加入长江实业。他在金融财务方面具有卓越的才干,工作作风踏实,深得李嘉诚的信赖和栽培,于是一路晋升,1993年登上和记黄埔总经理之位。和记黄埔是一家业务遍布全球的大型跨国企业,但当时正处于低谷。有人形容当时的"和黄"(和记黄埔的简称)是个"烫手的山芋",因为在80年代后期,受海外业务亏损的拖累,和黄的股价长期走低。但当霍建宁接手后,通过不断重组,很快将业务扭亏为盈。其后,他又借助赫斯基石油的良好表现,在加拿大借壳上市,为集团盈利65亿港元。此外,他又接手处理亏损多年的欧洲电讯业务,运用高超的资本运作技巧,再次扭亏为盈,为集团盈利超过1600亿港元,创造了全球商业界的一个神话。

  多年来,霍建宁为"和黄"东征西讨,不断创造辉煌。李嘉诚的"长和系"不断发展壮大,霍建宁功不可没。

  海默锐评

  像霍建宁这样能为老板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员工,才是老板眼里真正的"红人",才能获得优厚的回报,哪怕这份回报大得令其他老板咋舌。

  现在的你,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了吗?现在的你,成为老板眼里的"红人"了吗?如果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因为你已证明自己是不可替代的。如果你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或无法给出答案,那么请继续努力!

  同事圈里你最棒(1)

  世界第一职业经理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前CEO杰克o韦尔奇推崇美国当代思想家彼德o里根的一句名言:"要么就是第一或第二,要么就转行。"这话说得似乎有些绝对,但其中的涵义实在很深刻,值得每一位有志于不可替代的职场中人借鉴。

  有一则寓言,说一个旅行者和一个农夫结伴,在森林里赶路。突然,从密林里钻出一只老虎。两人见状,转身就跑。可老虎跑得很快,追上他们两个绝对不在话下。就在这紧要关头,旅行者突然停下来,从包里取出一双轻便的运动鞋换上。农夫一边跑一边回头大喊:"你穿运动鞋有什么用?换了鞋也跑不过老虎!"

  旅行者回答说:"我确实跑不过老虎,但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

  "跑得比你快",这就是竞争。在企业里,如果你始终不能跑得比你的同事更快,就会面临巨大的危机。而如果你比所有的同事都跑得快,那你就肯定能赢得更多的信任,拥有更多提升的机会。

  一个员工是否不可替代,不能仅看当前的情况。一般以数年为一个周期,看该员工数年之后,他的岗位是否有其他人可替代。比如某公司有一名员工A,在公司同事之中,没有人比他的业绩更好,而在公司外部以大致相当的条件,难以找到比他更合适的人,那么,A就是不可替代的员工。假如在外部以更低的条件能找到与A能力相当的B,但B缺乏A所具备的团队合作精神,那么,A仍然是不可代替的。但如果B比A能力更强,薪酬要求上跟A差不多,即在人力资本的"性价比"方面比A更优,那么,A就不是不可替代的员工。

  现实中,有许多员工因为年龄、健康等原因离开岗位时,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替代他。韦尔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不仅在职的时候不可替代,在他离开岗位之后,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其继任者不过是继承了他的职位,而没有继承他的影响力。他的离开,为GE公司乃至整个行业留下了巨大的空洞。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公司,微软公司里面精英云集,卧虎藏龙。自盖茨创建微软以来,为他打过工的中国人也不在少数,其中不乏精明强干的才智人士。最杰出者,莫过于曾任"微软中国"总裁的"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唐骏。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唐骏是怎么跑过其他人的吧!

  职场经典:"打工皇帝"的突围

  唐骏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身价上亿的员工,有"打工皇帝"等称呼。唐骏最初并不甘心打工,在美国留学期间,他曾依靠出卖发明专利,得到8万美元的创业资金,创办了三家小公司,从一个穷学生变成一个几十万美元身家的小老板。但是一心做大事的唐骏对此并不满意,虽然他感觉自己已经非常努力了,但企业似乎没有做大的希望,而且连能否持续经营都得打问号。就在唐骏为自己公司而烦恼的时候,他接到了微软公司一位人事主管的电话。对方看到了他的发明,很认同他的创新能力,所以邀请他去微软工作。

  同事圈里你最棒(2)

  唐骏放下电话,心动了。他想:"是啊,为什么不去大公司学点本事呢?"当时的微软公司名气很大,唐骏也很仰慕比尔·盖茨本人,所以他当机立断,半卖半送地处理掉自己的三家公司,于1994年进入了微软总部,被分到windowsNT开发组,成为一个普通的程序员,年薪只有几万美元。

  当时,微软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广Windows操作系统。各国语言间的巨大差异,给这项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为此,微软组建了一支300多人的开发团队。开发团队的做法是:先开发英文版,然后在英文版基础上开发其他语言的版本。比如开发中文版,并不只是把英文翻译成中文那么简单,许多源代码都需要重新改写。英文版出来后,50个人努力了大半年,一个像样的中文版才弄出来。因此,最早的Windows英文版上市后9个月,中文版才上市。

  刚刚进入微软公司几个月的唐骏,觉得这种效率低下的方法应该加以改进。一方面,微软常年雇那么多人做新版本,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全球各语言的版本上市推迟太久,容易贻误商机。

  于是,当那300多人都在埋头苦干的时候,唐骏也和他们一样,白天照常上班,业余时间则在家里动起了脑筋,重新设计软件架构。半年后,他编写了几万行的代码,反复运行,将他的程序检验成功后,拿到了老板面前。3个月后,唐骏的方案被微软总部接纳,300多人的开发团队一下压缩至50人。就这样,立了大功的唐骏在进入微软一年之后,被快速提升为"开发经理",带领一个团队,重新对微软的操作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改进。唐骏辉煌的职业生涯,就从这里开始了。

  2002年3月,进入微软仅8年的唐骏,就担任了微软中国区的总裁。

  海默锐评

  8年时间,从小程序员到中国区总裁,唐骏的升迁速度之快着实令人叹服。

  据唐骏后来回忆,刚进入微软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一粒沙子被扔进了大海。唐骏有这样的感觉不难理解,因为在当时的微软,像他这样的程序员不下万人。对唐骏来说,他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从这庞大的程序员队伍里脱颖而出,做出成绩,直接进入比尔·盖茨的视线。依靠"力争上游"的精神和干劲,唐骏加速奔跑,实现了赶超同事的目标,为今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也为所有的职场中人竖立了一个标杆。

  "同事圈里你最棒"——在你所工作的企业里,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就离"不可替代"不远了。

  上司最离不开你

  上司,对于每一个职场中人而言,都是无法逃避、必须认真面对的人。很多员工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与上司相处,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尤其当你发现,你和你的上司完全是两种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格格不入时,应该怎么办?是让他迁就你,还是你去迁就他呢?答案自然是后者。

  还是那句老话:多看对方的优点!你应该从上司身上寻找更多的闪光点,然后尽你所能,去全力支持他的工作。在潜移默化中,上司也会受到你的影响。经过一段时期的磨合,你们或许就能相处得不错了。

  要想得到上司的赏识,并成为他离不开的人,你就必须不断表现出自己的工作能力。在你的上司看得到的地方,你要努力去做。在他看不到的地方,你同样也要努力。你应该相信,上司在时刻关注着你,你尽职尽责的表现,上司总会注意得到。一旦成为上司离不开的人,就证明你已经接近或达到不可替代的境界了。即便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你不能直接地为集体、为企业创造效益,但在你为上司分忧的过程中,你的价值也能得到体现。

  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是一个重视发挥团队精神的公司,服从上司的指令,这是公司对员工的基本要求。

  沃尔玛亚洲事务主管有一位私人助理,他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年轻人,总能第一时间领会主管的意图,很受主管的倚重。在工作上,每天的日程表、记录、会议安排,助理都按照主管的意图,妥善安排,让主管工作得更省心,更高效。

  对于主管生活上的小细节,助理也想得很周到。由于主管健康状况不佳,他就与主管的私人医生保持密切联系,随身带着一些必备的药品。他还着意了解主管的习惯和爱好,安排好主管的饮食起居。一次,主管出差来到日本东京,一进下榻酒店的房间,就惊喜地发现窗帘是自己最喜欢的米黄色,床上则摆着自己平时习惯用的那种枕头——原来,助理早在两天前预订房间时,就已安排好了一切。

  有一次,主管委派这位助理到美国去处理一些事务。刚走没两天,主管就感到很不习惯,他对一个下属抱怨说:"他这一走,我就像失去了右手,只能用笨拙的左手来工作,这可真是要命!"最后,在主管的频频催促下,助理迅速处理完了美国的事务,返回亚洲。

  后来,主管因健康的原因辞去了工作。在他的极力推荐下,那位助理接替了他的职位。

  "上司最离不开你",这是不可替代员工的又一个标准。在秘书、助理这些职位上,这一点表现得尤为充分。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林肯和他的秘书的故事,或许会对所有下属都有所启发。

  职场经典:"林肯的影子"

  林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很少有人听到过尼古拉这个名字。在美国历史上,尼古拉有个外号,叫做"林肯的影子"。

  1857年,25岁的尼古拉当上了伊利诺伊州的书记员。当时,书记员的职责之一就是照管当地的图书馆。而当时的林肯只是个小有名气的律师,虽然已经开始参政,但并不顺利。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林肯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学习。他学习的图书馆恰好是尼古拉照管的那家,于是两人在此相识并一见如故。

  第二年,林肯被共和党提名为参议院候选人,但由于缺乏经验,竞选失败了。尼古拉觉得林肯很有潜力,鼓励林肯向白宫进军,而他本人则表示愿意追随林肯。这一次,林肯击败了党内对手,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头脑聪明、能力出众的尼古拉成为林肯的私人秘书。在竞选期间,林肯每天都要在家里接待各种来访者,尼古拉积极帮他招待访客,后来干脆住到林肯家里。林肯的生活一直不阔绰,给尼古拉的薪水非常微薄,但尼古拉从不计较,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在尼古拉的帮助下,林肯成为美国的第16任总统。当林肯入主白宫的时候,尼古拉也接到了总统私人秘书的委任令。当时,由于南北矛盾激化,白宫的管理很混乱,多亏尼古拉尽心竭力,让白宫的各项事务都走上正轨,变得秩序井然。

  在白宫,尼古拉的办公室与林肯的办公室相邻,林肯还特意在桌上装了一个拉铃,以便随时传唤尼古拉。但经常出现的一幕不是尼古拉到林肯的办公室汇报工作,而是林肯敲响尼古拉办公室的门,请求得到他的帮助。

  作为一个大国的首脑,林肯经常会收到大量的信件,而其中只有小部分能被总统看到。如果那些写信的人幸运地收到了回信,一般会在信的开头读到"总统授意……"的字样,但实际上回信的是尼古拉。只有个别重要的信,是他在和林肯协商后回复的。

  总统秘书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曾引起一些人的反感,有人甚至写信给林肯,告发尼古拉,这封信自然也落到尼古拉的手里。尼古拉生气地对告发者说,总统精力有限,没工夫阅读所有的信件,难道要总统成为抄写员或接待员?林肯对尼古拉的这种行为并不反感,甚至颇为赞赏。于是,任何时候推开尼古拉办公室的门,都能看到他埋着头,在阅读一大堆信件。他还专门准备了两个大柳条筐,放在办公桌的两边,专门装那些惹人讨厌的信件。

  尽管林肯非常倚重尼古拉,但当时总统秘书这一职位还不太受重视,人们以为那不过是个抄抄写写的职位而已。尼古拉的工资始终只有2500美元,他也曾向周围的人抱怨,做白宫秘书就像在服"苦役",但一有新的任务,他便马上调整好情绪,精神焕发地前去处理。

  无论什么场合,尼古拉几乎总是出现在林肯身边,这甚至引起了林肯夫人的嫉妒。"林肯的影子"这一绰号,也就这么叫开了。

  海默锐评

  今天很多美国学者都承认:无论对林肯还是对白宫来说,尼古拉都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就以他代林肯总统处理信件为例,他的这种做法,看上去确实有"越俎代庖"的嫌疑,但实际上却大大分担了林肯的压力,让林肯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处理国家大事。而尼古拉的天才在于,他很清楚哪些信件必须让总统过目,而哪些信根本就无须对总统提起。总统与他的私人秘书之间,达成了一种在他人看来很难理解的默契。

  类似尼古拉这样的人,虽然自己没有做出伟大的业绩,但别忘了,一个能对林肯这样的伟人提供莫大帮助的人,谁能否认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呢?

  作为一名员工,如果你也能像尼古拉那样,为你的上司鞍前马后地效劳,成为他最离不开的人,这同样会让你变得不可替代。

  你的个人招牌最醒目

  开一家店铺,除了货要好,价格公道外,还要有一副好招牌,才能生意兴隆。一名员工也一样,在德才兼备的基础上,一定要有"个人招牌",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

  所谓"个人招牌",是指个人独特的做人处世风格。我们常讲"做事之前,先要做人"。这里的"做人",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做好人、做正直的人、做诚实的人。对于职场中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做一个有独特风格的人。只有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别人才更容易记住你,给你更多的机会。

  "推销之神"原一平没有体面的外表,这可以说是天生的缺陷。原一平也曾为自己矮小的身材懊恼不已,哀叹老天爷对他真不公平。他的上司高木金次告诉他:身材矮小并没什么,关键要能以表情、语言取胜。

  原一平受他的启发,开始对着镜子苦练各种表情,尤其是练习笑。他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细细揣摩,不断加以完善。有一次,他在路上练习大笑,曾被路人误以为是个神经病。由于他练得太入迷了,有时半夜会从梦中"笑"醒。有一天,原一平对着镜子,发现自己竟然创记录地发出了近40种不同的笑。最后,原一平发现,婴儿的笑容是世界上最迷人的笑容,令人无法抗拒。因此,他开始向婴儿学习怎么笑,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原一平的笑容,被人誉为"价值百万美元的笑容"。

  这种"价值百万美元的笑容",正是原一平最独特的"个人招牌"。

  作为一名员工,你的个人招牌是什么?如果你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那么现在马上去想,直到找到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答案。拥有个人招牌,会让你变得与众不同,从而增加你不可替代的砝码。

  在比尔o盖茨一手创建的微软公司里面,有很多富有个人特色的员工。比尔o盖茨带领这些员工,缔造了微软帝国的辉煌。比尔o盖茨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每天清晨醒来,一想到自己所努力做的一切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盖茨对微软的热情毋庸置疑,然而微软还有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个人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都不忘把"ILOVETHISCOMPANY!"挂在嘴边,一度被冠以"微软啦啦队队长"的称号。对微软和盖茨来说,那是一名真正不可替代的员工。

  职场经典:大嗓门的史蒂夫?…

  互联网上曾流传一段录像,在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中,一个高个子秃顶男人跳上舞台,一边声嘶力竭地大喊,一边大幅度扭动着肢体,尽情挥舞着手臂。这还不够,他还不时仰天长啸。台下观众的掌声、叫喊声也响成一片。最后,他嘶哑着喉咙大喊:"我送大家四个字!"全场立时一片肃静。

  "ILOVETHISCOMPANY!",他用了最后一丝力气喊道。顿时,"ILOVETHISCOMPANY!"的喊声响彻全场。

  这个被网友们戏称为"猴人"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当然,他也不是在表演爵士乐,而是在给微软的数万员工开会。会后,微软的一位年轻员工感慨道:"我们的CEO把大家鼓动得热血沸腾,那时即使让我为公司去撞墙,我也会毫不犹豫。"

  在所有大公司的CEO中,鲍尔默是最有个性的一位。极富激情的大嗓门,是他最醒目的个人招牌。

  鲍尔默1956年出生于底特律,18岁那年,他在哈佛大学结识了一位瘦瘦的红头发的同学。由于两人都对自然科学兴趣浓厚,很快就成了好朋友。第二年,这位同学从哈佛退学去创业,办了个名叫"微软"的小公司。这个名叫比尔·盖茨的年轻人鼓动鲍尔默也辍学,然而遭到鲍尔默的拒绝,他的理由居然是,作为哈佛橄榄球队不可替代的球员,他不能这样一走了之。后来,在盖茨一再游说下,鲍尔默终于答应加入微软,成了微软的第11名员工。其他的员工不理解:为什么老板比尔·盖茨给鲍尔默这么高的薪水,还有5%的股份?

  不久,鲍尔默就用事实证明了自己。他的激情、学识,对于微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虽然为了让鲍尔默进入微软,比尔·盖茨很费了一番口舌,但鲍尔默一旦成为了微软的一员,就把自己全部的热情奉献给了这家公司。

  2000年1月,被垄断案搞得身心憔悴的盖茨决定闭门搞研发,任命鲍尔默接替自己担任微软的CEO。鲍尔默这才正式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他那招牌式的"大嗓门"从此更加为人所知。

  鲍尔默似乎天生就是个演说家,他一站上演讲台,就会迸发出难以抑制的激情,似乎上蹿下跳、大声叫喊都不足以宣泄他的情绪。因为整天扯着个嗓子,有一次竟然导致声带开刀,但这丝毫没能影响他的热情。

  今天,面对不少人关于他不够幽默甚至不够成熟的指责,鲍尔默也在努力改变自己,在严厉和幽默、外向与成熟之间寻找某种平衡,以适应这个充满变化的社会。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那招牌式的激情永远不会改变,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史蒂夫·鲍尔默。

  海默锐评

  鲍尔默所起的作用,远不止啦啦队长那么简单。我们知道,在他就任CEO时,微软被垄断案整得很惨,90年代高速发展的历史一去不返,股票下跌一半以上,处境十分尴尬。鲍尔默临危受命,担负起复兴微软的重任。在他的治理下,庞大的微软帝国度过了危机,并且进入了稳定发展的轨道。

  鲍尔默招牌式的"大嗓门",是为了激发下属的热情、忠诚和灵感,是为了让所有的员工分享他对微软的激情。你或许会对他的表达方式产生反感,但你很难保证自己不被他的热情所感染,进而对微软公司心生敬意。比尔·盖茨这样评价他∶"让鲍尔默成为微软的一员,是我所做出过的最杰出的商业决策之一。"

  鲍尔默的例子启示我们,作为一名不可替代的员工,既要有杰出的工作能力,又要有醒目的个人招牌,两者互为表里,助你向职场的高峰不断攀升。

  你是最好的"救火队员"

  在生物界,小小的蚂蚁向来以勤奋而著称,但生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蚁群里也有许多很懒的蚂蚁。当别的蚂蚁都在辛勤工作的时候,这些懒蚂蚁只是无所事事地到处闲逛。那些勤奋的蚂蚁为什么要养活这些"懒蚂蚁"?这实在令人费解。

  生物学家通过一次实验,揭示了其中的奥秘。首先,他们在懒蚂蚁身上做了标记,然后断绝了蚁群的食物来源,观察蚂蚁们的反应。结果,那些勤奋的蚂蚁就像爬上了热锅一样,显得不知所措,而那些懒蚂蚁则成为蚁群的首领,带领伙伴向它们平时侦察到的新食物源转移。接着,生物学家把这些懒蚂蚁从蚁群中全部抓走,结果惊讶地发现,几乎所有的蚂蚁都停止了工作,乱作一团。直到把那些懒蚂蚁放回去以后,蚁群才又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

  生物学家们由此得出结论:懒蚂蚁在蚁群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它们能发现组织的薄弱之处,当蚁群遭遇生存危机时,它们能带领蚁群走出困境,使自己成为蚁群中不可替代的一员。

  其实在单位里,也有类似"懒蚂蚁"的员工。他们平时看起来很悠闲,而老板却愿意给他很高的薪水,并且常常赞赏有加。作为不可替代的员工,仅有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是不够的,关键还要有处理危机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被形象地称为"救火队员"。

  一家电器公司生产的电扇连续几年滞销,已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整体效益。公司高层想了不少办法,都不管用。这时,一位不起眼的小员工自发调查起电扇滞销的原因来。他走街串巷,询问潜在客户对电扇的看法,又与商场的售货员探讨电扇的性能及包装趋势……从调查结果中,这位员工发现了电扇滞销的根本原因,于是大胆向总经理建议:"我们的电扇几乎全是黑色,结构、款式也落伍了,给人一种陈旧、压抑的感觉。假如把电扇改为悦目的水色,款式、结构也改得优美一些,即可提高商品本身的价值,一举扭转滞销的局面。总经理立即采纳了这位员工的意见,并让他参与新电扇的设计工作。经过设计部门的改造,第二年夏天,该电器公司的新型电扇上市了,并很快成为畅销产品。随后,这位主动请缨的"救火队员",就被破格提升为市场开发部的经理。

  在任何企业,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需要这样的"救火队员"。下面就是两个著名得"救火队员"的例子,他们所救的,可都是商业界的"熊熊大火"。

  职场经典:两个"救火队员"

  (1)

  雀巢公司生产的速溶咖啡风靡全球,是其拳头产品之一。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曾出现一种舆论,说雀巢食品的畅销,使发展中国家母乳哺育率下降,直接导致婴儿死亡率的上升。到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更形成一场抵制雀巢奶粉及其他食品的运动。

  雀巢公司面临如此重大危机,不得不重金聘请著名的公共关系专家帕根来研究对策,帕根立即着手展开调查。他发现,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雀巢公司以大企业、老品牌自居,与公众缺乏信息交流。据此,帕根制定出一个详细的公共关系计划,呈报给公司董事会。

  帕根把行动重点放在了抵制最强烈的美国,虚心听取社会各界对雀巢公司的批评意见,开展大规模的游说活动。同时组织有权威的听证委员会,审查雀巢公司的销售行为,使舆论逐渐改变了态度。

  在此基础上,帕根建议公司开拓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他建议不要把发展中国家单纯看成产品市场,而要从建立互利互惠的关系着手。于是,雀巢公司每年用60亿瑞士法郎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每年拨出8万瑞士法郎,帮助这些国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同时,还聘请100多名专家,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各种职业培训班。

  这一系列活动,使雀巢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树立起良好的形象,销路大增。很快,雀巢公司的年营业额雄居世界食品工业之首。

  (2)

  安妮·马尔卡希,24岁进入老牌复印机生产商施乐公司,担任底层销售人员,后来一步步晋升到部门经理、地区经理、大业务部门经理,一直到公司副总裁、总裁。2001年8月,马尔卡希被施乐公司董事会任命为总裁兼CEO。当时的施乐已近乎穷途末路,丢掉了90%的市场份额。

  3年后,马尔卡希带领施乐成功走出困境,被著名的《财富》杂志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女强人。

  有人形容安妮·马尔卡希就像一个农民,将一头陷在沟里不能自拔的牛拉了出来。其实,那是在一次商业集会上马尔卡希得到的一个建议,后来成为她本人最信奉的行事准则。当时,有个人对她说,"每当事情变得太棘手,让你觉得无能为力时,你就想你需要做三件事:首先,把母牛从沟里拉出来;其次,搞明白母牛怎么掉进沟里的;最后,确保你已采取了必要的措施,让母牛不会再掉进沟里。"

  马尔卡希认为,这虽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寓言,却足以让职场中人琢磨一辈子。

  海默锐评

  帕根拯救雀巢的商业案例,已成为商业史上一部经典的"救火"教科书。而"沟中母牛"的寓言,也已成为施乐公司领导团队的口头禅。每当马尔卡希谈及施乐公司的转型,都会从沟中母牛讲起。这个语言的寓意是:第一要生存,第二要想明白发生了什么,最后要从中吸取教训,设立醒目的标记,永远不重蹈覆辙。换个更好理解的比喻就是:先救火,再调查失火原因,最后考虑怎么预防火灾发生。一个优秀的"救火队员",会把这三步一一做到位。

  称得上"救火队员"的员工,是每个企业最为宝贵的财富。他们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一旦企业遭遇困境,需要有人力挽狂澜的时候,他们就挺身而出,彰显出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

2
Copyright © 2007-2021 汇讯Wiseuc. 粤ICP备10013541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