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31
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普遍陷入利润增长下滑的困境,高利润时代正在离我们远去。
企业的感受在数据上得到了印证。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117亿元,同比下降2.2%,这是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速连续第5个月出现负增长。而一直以来以创造高额利润著称的国企也是一片惨淡。数据显示,1~7月,全国国有企业(不含国有金融类企业)累计利润较去年同期下跌13.2%。其中,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236.7亿元,同比下降10.7%,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763.3亿元,同比下降18.3%,这是国企利润自去年以来连续7个月环比下降。
进一步分析,前7个月国企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0.4%,但利润却同比下降13.2%。分行业来看,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6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3个行业同比下降,1个行业由同期亏损转为盈利,1个行业由同期盈利转为亏损。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和先行指标,上市公司呈现的也是令投资者忧虑的成绩单。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两市共有992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按照净利润最大变动幅度计算,有394家预计净利润将出现下滑。
企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与PPI持续下行趋势是相符合的,价格周期和利润周期呈现出同步性特征。7月中国PPI同比下降2.9%,连续五个月出现负增长,这说明需求萎缩导致价格大跌的情况已经相当严重。但PPI持续下降,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减轻,应该有助于企业增加盈利,为什么情况反而恶化呢?
首先,这与库存有很大关系。当前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生产资料是几个月之前的存货,那时成本下降的幅度并没有现在这么大,价格也处于相对高位,这也就意味着当前较低的销售收入用来抵扣较高的存货成本,企业因此而陷入 “三明治陷阱”,两头受到挤压,利润空间大大被压缩。同时,由于后期需求不容乐观,大部分企业对原料采购持谨慎态度,导致最终需求不旺,零售库存对供应商库存消化幅度有限,企业进一步补库存动力不足。可以预期的是,即便补库存可能只是阶段性的,难以进入良性循环,而企业的利润未来很难有大幅回升。
其次,用工成本的价格黏性。劳动力市场存在较强、较普遍的工资黏性,而且在经济下行时期下跌的速度要远远慢于经济上升期工资上涨的速度。尽管今年以来,工资上涨的势头有所放缓,但用工成本仍是许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最重要的压力之一。
最后,一些行业出现全产业链产能过剩的恶果。短期看,当前的产能过剩是上一轮经济周期推动的扩张性投资,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表现为严重的产能过剩。目前,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从长期看,是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缺乏市场竞争力。市场环境宽松的时候,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愿望和动力都不强,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增速下滑,需求疲软,成本上升必然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很多行业都面临着全产业链的重大调整。
因此,对于当前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的困境,政策着力点绝对不是一味的放松货币或是再继续扩大投资,而是应该突出结构调整,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在低谷中为下一轮发展夯实基础。同时,要努力稳定萎缩的市场需求,使行业先进生产能力能够生存。而对于企业而言,也需要“苦练内功”,在市场倒逼下,加快企业技术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快从价值链的低端逐步走向中高端,通过优胜劣汰做大做强一批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需要加快结构调整来提高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