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汇讯双周刊 > 第2期 > 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为何必须离职

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为何必须离职

2011-03-02

  近几年来,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淘宝已成为全球最知名的中国公司之一.这要归功于公司自身的成功及其自负又魅力超凡的创始人兼总裁马云.是他在1999年创建了这家在线商贸公司.2007年,其B2B平台阿里巴巴公司赴香港证交所上市并募得17亿美元.在当时,这是互联网公司有史以来规模第二大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仅次于谷歌.而其电子商务公司淘宝则与eBay展开苦斗,并在几年前成功地将这一全球巨头逐出中国市场.

  然而日前,阿里巴巴在前进道路上首次遭遇重大公关危机:该公司称,在过去两年间,2,326家大宗卖家在近百名阿里巴巴员工的协助下欺诈客户.这些卖家向公司交付一定费用,以在网站上售卖货物,并被称为"金牌供应商".马云表示,这些卖家是有组织的"诈骗分子".因为该丑闻,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卫哲与其副手--首席运营官李旭晖于日前双双引咎辞职.阿里巴巴公司强调,他们二人都并未卷入此次欺诈事件.不过两人都毅然承担了相应责任(这是日本式公司责任在中国的体现).

  卫哲今年40岁.2006年他加盟阿里巴巴并领导了首次公开募股成功进行.他还协助马云落实了阿里巴巴的一大愿景,即使之成为国外客户与中国中小型公司进行交易的终点站.毫无疑问,在公众眼中,马云已经像史蒂夫?乔布斯或比尔?盖茨一样,与自己的公司血肉相连.(其公司一年一度的网商大会(Alifest),实际上成了阿里巴巴和淘宝用户的布道大会,而瘦骨嶙峋的马云则是这些用户的精神领袖.)卫哲则是他完美无缺的副手,一直成功塑造着一幅淡定自若、实力非凡的形象.

  阿里巴巴国际公司事务副总裁约翰?斯比利奇表示,从营业收入的角度看,此次欺诈规模为每笔约1,200美元,共计280万美元,因此是"微不足道的".对雅虎公司而言,这可能是这一丑闻中唯一的亮点.目前雅虎在中国的运营由阿里巴巴的母公司负责,该公司拥有其39%的股份.而阿里巴巴集团前日在香港股市的股价下跌超过8%.当然,此次丑闻成为阿里巴巴的重大事件--以及该公司如此不遗余力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的--的原因,正在于其销售队伍的内部人员显然共同参与了欺诈.据公司发布在其旗下一家网站上的对本次丑闻的描述,阿里巴巴销售人员不管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都"协助有组织的中国犯罪团伙在阿里巴巴网站上建立了'金牌供应商'店面,以便其为了欺诈购买者而以合法经营的面貌出现".

  在致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马云做了更深入的剖析.他表示,公司内部审核团队成员"有意纵容欺诈者成为(金牌供应商)以便自己能'获得更高业绩'并收受佣金".(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员工从欺诈者处获取酬劳.)

  当然,电子商务网站上形形色色的欺诈屡见不鲜.Alibaba168.com是一个买家和卖家交流购销经验的网站.日前,就在这个网站上爆出了一起欺诈事件.一位远在中国西部省份**的阿里巴巴客户付了12,000元(约1,846美元)从一个供应商那儿买一批核桃,想将这批货转手卖掉赚上一笔.但他没有通过支付宝(与Paypal类似)转账,而是直接把钱汇给了卖家.结果他血本无归.

  阿里巴巴表示,导致卫哲辞职的众多案例都是"销售"低价消费电子产品.欺诈行为的比例"似乎在一般电子商务网站的风险范围之内".然而,对阿里巴巴公司而言,问题在于所有被骗的客户都位于中国境外,而按Spelich所说,该公司的"存在理由",即其创建之使命,是将中国卖家与国外买家连结起来(阿里巴巴目前正努力吸引印度和其他地方的卖家使用其网站).

  几年前我第一次采访马云时,他以惯有的激昂语调谈起一个问题.在他看来这是电子商务能否在中国,尤其是在阿里巴巴-淘宝上蓬勃发展的关键问题:"诚信".这意味着,顾客必须相信他们准备在线购买的商品的质量,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相信,他们不会被那些用互联网实施诈骗的匿名卖家所骗.而对所有这些,我们只能说,在中国,建立商业道德仍然任重而道远.

  现在事实表明,欺诈活动已经在马云的一批员工的协助下进行了整整两年之久(再重申一遍,阿里巴巴共有5,000名销售,公司表示,约100人卷入了此次欺诈事件.)这就解释了,虽然单从数量上看,这似乎只是一场小规模欺诈,但公司为何对此事件反应如此强烈,并且公开表态.正如卫哲日前让人震惊的辞职行动所表明的,此事其实非同小可.因为,马云从一开始就深知,如果客户不再信任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也就不会再有大量客户了. 

 

  >>业界评价

  职业素养可圈可点

  虽然阿里巴巴强大的公关攻势不断向外界强调阿里巴巴的价值观,但是在外界看来,卫哲实际上是"被辞退",和所谓的价值观关系不大."引咎"这个有着强烈负面含义的词语,触动了众多中国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神经,很多人跳出来为卫哲鸣不平,连职业经理人的代表唐骏也表示"理解马云的做法,但更同情卫哲".

  当当网CEO李国庆也发表看法称辞职已经是当事人职业生涯的代价,别搞成"引咎";也别在公司内声讨,更别诉诸媒体,应该营造合伙人和职业经理人健康的进退氛围.

  "我的辞职对公司内外一定震动很大,但我相信这样的震动甚至阵痛是必要的,健康的.没有这样的震动,不足以重新唤醒我们的使命感和价值观,没有这样的阵痛,不足以表明我们为客户第一愿意付出的代价!"卫哲在离职前给阿里全体员工的邮件中这样写道.他还说,他难过的不是他个人的得失和荣辱,而是难过没有更早地去和阿里的同事们一起捍卫最重要的价值观体系,坚持客户第一.

  卫哲的职业精神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滕斌圣分析认为,从对外披露的信息来看,大家都能明白马云此举是丢车保帅,卫哲能忍辱负重,接受"引咎辞职"的说法,是一个优秀职业经理人顾全大局的职业素养的体现.

  谈起卫哲,资深IT人方兴东称卫哲是他认识的最好的职业经理人之一.今年2月12日,他还和卫哲在杭州聊天,都没看出任何迹象,十天之后听到他引咎辞职时实在很震惊,对马云和卫哲都表示敬佩,"他们狠得有境界,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变声色的大将风范!"

  方兴东透露,得知消息后,他跟卫哲电话聊了一会儿,卫哲很平和,说要先休息一阵.

  >>明日归途

  不排除重回阿里巴巴

  "我会用一段时间来反思和反省,也会用我的方式为阿里巴巴的事业和阿里巴巴的团队,一如既往地努力!并期待着将来的某一天,能和阿里巴巴的同学们继续我们的事业!" 卫哲曾说过阿里巴巴将是他所从事的最后一份专职工作,但有人根据卫哲离开时发的这封内部邮件,猜测他还会重回阿里巴巴.

  电子商务业内人士庄帅分析说,在马云的邮件表态中能看出,卫哲仍然有重回阿里的可能,马云通过与外部第三方合作入股甚至投资等方式在大物流上失败之后,非常需要一个懂得传统零售业物流体系的人来构建这个计划.对于拥有百安居多年从业经验,深知零售业物流和非标准化商品物流的卫哲来说,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也有业内人说,卫哲回来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他曾掌握着阿里巴巴1%的股份,坐拥几十个亿的资产,有这么多的钱,他完全可以自己做投资或者自己创业,没必要再去给别人做经理人.

  关于卫哲的何去何从,人们还想起卫哲也曾经对马云说过,最多七八年后,一定会离开的,45岁之后要做的事情是当一个商务教学的老师.

  "职业生涯在一个人的生命当中永远是暂时的.等到自己退休的时候有这样境界就足矣:有些老本,有个老窝,有位老婆,有群老友."多年前,卫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未来,如今看来这样的境界已经实现,或许他是真的累了,现在正是休息的时候.  

2
Copyright © 2007-2021 汇讯Wiseuc. 粤ICP备10013541号    
展开